政論專區

關於我們


一、成立宗旨

   秉持理性中道、務實客觀的精神,力求超越藍綠與統獨的議題爭議。以現今台灣所面臨最重要的五大政策為主軸,包括:兩岸政策、憲政體制、經濟政策、社會政策、司法政策等為主要探討議題,以期能對我國有關之重要政策作系統性的探討,強化國人對於政策討論的內涵與深度,進而能扮演媒體第四權對於政策制定者之監督制衡功能,進而在提升台灣民主政治向上提升的義務,扮演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設立緣由

民主政治乃透過政黨政治加以落實,經由政黨競爭透過間接民主方式選出行政首長及民意代表,代表人民治理國家機器。民主國家之政府體制乃透過定期選舉勝選的政黨成為執政黨,入主政府部門,掌握國家資源,治理國家政府體制。並透國其執政績效之優劣而成為下次選舉人民是否繼續支持該政黨的重要參考依據,此乃民主政治即為政黨政治及責任政治之基本意涵。
目前我國民主競爭機制,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加以運作。其一為傳統的間接民主方式,即透過人民投票選舉選出行政部門首長及立法部門之代議士,進入政府部門代表人民治理國家政府之相關政務;其二為中央及地方立法部門代議士代表人民對於行政部門所為之監督及制衡。其三為新近由立法院制定通過的公民投票法,該法賦予人民得就特定重大議題,於行政及立法部門怠於行使權力而有違反多數民意之情況,由人民透過公民投票方式直接表達對於該政策表達意見,並對於行政部門具有實質之拘束力。
民主競爭機制之內涵,除了定期所舉行的公職人員選舉外,主要乃透過政黨政治方式加以體現。亦即透過由人民所組成的政黨,以追求選舉上勝選為主要宗旨的政治性團體加以運作,以實現其選舉上勝選之目標。政黨運作除了在選舉上以追求選票最大化為其主要目標外,平常業務運作主要由各政黨在立法機關之民意代表組成黨團方式加以運作,透過黨團運作方式,將政黨意志透過各民意代表對於立法機關之監督質詢方式,達到制衡行政機關的民主憲政之重要意涵。
在行政部門取得執政優勢的政黨即為執政黨,其政務之推行主要乃透過行政機關所擘劃的大政方針,據此研擬加以落實之政策主張及法律依據。此政策主張及法律依據之推行,乃至年度預算案之審查,均須經過立法機關代替人民加以監督制衡,最後方能取得執政之正當性基礎。國家政務乃在前述政策主張及法律依據之規範原則下加以推動及運行。正常民主國家之常態,乃根據執政黨執政之成績作為選舉期間政黨競爭之主要輿 


三、政策內涵
政策乃國家大政方針擘劃的具體藍圖,藉由立法程序形成具有公權力的國家法律,進行形成影響社會大眾的各種制度。政策之形成主要由相關政策制定者,經由一定的政治運作過程,最後透過立法院的立法程序成為具有國家公權力的法律。
民主國家政策之產生主要經由民主投票方式,在政黨政治競爭下,選出行政首長與民意代表加以制定,最後形諸於法律,成為規範社會大眾各種行為與制度的依據。然此種政策之形成其背後通常還會隱含著更上層,指導其政策論述的價值意涵所在。唯有真正了解各個政策內涵其背後更上層的價值意涵,才能真正掌握規範人民行為的法律制度其背後的政策意涵為何。
以下就本網站所探討的五大政策其背後更上層的價值意涵與規範體系論述如下:
一、就「兩岸政策」而言,其上位的價值為統獨之立場,此統獨立場背後更涉及美中角力等更為複雜的國際因素,主要涉及民主價值的台灣主體意識,以及涉及經濟利益的兩岸統合主張。在台灣內部統獨議題無疑是影響台灣生存發展最為重大的政策議題,上從國家主權與安全之確保,兩岸經貿對於台灣經濟發展之高度依賴,乃至民間觀光、就業、就學等之交流等。如何提出具有前瞻性與宏觀思維的兩岸政策主張,無疑是目前台灣有意競逐總統大位者無可迴避之最重要課題。
就上位的主權議題而言,在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上,中國國民黨素來主張「憲法一中」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民主進步黨則站在捍衛台灣民主價值的制高點上,反對「一中原則」,主張「台灣前途、人民自決」的立場。究其實,民主進步黨的兩岸政策其實乃呼應美國的「一中政策」主張,而中國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則較偏向中國共產黨的「一中原則」立場。然而,自從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今年初提出所謂「習五條」後,就九二共識作出清楚定調,就是「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某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將中國國民黨所謂「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空間限縮為「未來一中」,且在目前國際現實環境下,此「未來一中」實質上等同於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政權下。如此的論述,勢必激起台灣內部人民的群情激憤,也間接提高美國基於「臺灣關係法」得以對台灣軍購提供更加正當合理化的基礎。
二、就「憲政體制」而言,主要涉及「五權分立」與「三權分立」的憲政體制之設計,乃至於「總統制」、「內閣制」、「雙首長制」之憲政制度運作的選擇等重大國家政治體制之設計與選擇問題。就台灣的憲政體制之爭議問題,除了有其歷史制度主義的遺緒外,最主要涉及的是政治學理上亙古不變的典範議題,亦即,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因此,憲政制度的設計必須依循「分權」與「制衡」兩大原則為之,方能造就最符合民主與法治精神的民主憲政體制,此乃自西方民主憲政締造者孟德斯鳩主張「三權分立」以來最重要的民主憲政之內涵所在。此制度內涵被美國開國元勳等納為其制憲之主要精神及內涵,得以讓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憲政體制得以有充分落實與實驗的場域。西方民主制度主要內涵的「分權」與「制衡」被中華民國創建者孫中山先生所繼承並加以改造,而成為以國民大會為最高政權機關,以總統制下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為最高治權機關,而成為孫中山先生所謂的「權能區分」的獨特憲政體制。
目前我國在憲政體制與政治制度上面臨一種值得省思的問題,就是對於所謂獨立機關之定位與調整的問題。在我國五權分立但不制衡的憲政設計下,有權無責的獨立機關,包括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乃至行政院轄下的NCC、公平交易委員會、中央選舉委員會、促進轉型委員會等,原先制度設立之初期望其能超越黨派獨立行使職權的主觀意願,在其運作後往往事與願違,而成為民怨高漲之主要檢討對象所在。在前述以「分權、制衡」為主要內涵的民主政治典範之原則下,是否有改弦更張或者調整轉型之必要,頗值得各方加以關注討論。
三、就「經濟政策」而言,我國自1987年開始民主化進程以來,逐漸發展成民主政治以兩黨制為主軸的政黨政治的競爭格局與態勢。目前政黨輪替主要以價值取向較偏向右派的中國國民黨以及較偏向左派的民主進步黨為兩個主要代表性政黨。亦即在台灣藍營主要代表政黨中國國民黨乃以經濟發展作為其競選政策的主軸及立場。諸如前述兩岸政策而言,中國國民黨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認為應該以務實態度與對岸中國大陸互動往來。民主進步黨則認為,台灣的民主價值與主權地位不容絲毫讓步,兩岸任何交流不應該以犧牲此最高價值做為交換。反對以一國兩制為內涵的所謂「九二共識」。在「經濟政策」上,因為台灣是海島型國家,主要經濟發展需仰賴對外出口,而中國大陸比鄰台灣,加上同文同種,以及中共諸多具有統戰意圖的「惠台」措施,使得台灣的經貿與投資均高度依賴對岸,而成為台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動能所在。經濟成長主要來源可從供給面與需求面加以分析,在「需求面」而言主要取決於消費者消費能力、企業者投資、對外貿易出口,以及政府支出等四大因素,「供給面」則主要依靠政府的財政及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能力。台灣的經濟發展在兩岸關係的高度依存性架構下,形成過度依賴兩岸經貿與對中國大陸投資的現象,這也讓主張台灣民主價值與主權地位的民主進步黨倡議「新南向政策」以及鼓勵台商回流的諸多優惠措施。另外,在對內經濟發展動能較不涉及兩岸議題的部分,主要有能源政策、軌道建設等,這些重要經濟建設,主要具體體現於民主進步黨執政下所推出的「前瞻基礎建設」之範疇內。
四、在「社會政策」上主要探討主題包括:貧富不均問題、就業與低薪問題、高房價問題、人口老化所衍伸的長期照顧問題等。解決之道主要依賴政府採取財政及金融手段,引導資源配置朝政府政策方向發展,以期達到所得重分配的社會國政策目標。目前蔡英文政府積極推動的「社會住宅」政策就是為了解決前述高房價問題而採取的提高供給面的具體政策措施。另外,在因應人口老化所推行的長照政策,以及全民健保等福利性政策都是在此思維脈絡下所推行的社會政策之政策方向。
五、在「司法政策」部分,司法改革向為國人所殷切期盼之改革議題,司法為公平正義之最後防線,審判獨立更是具有憲法位階的價值訴求。然而,高舉司法獨立大旗的司法機關為何卻淪為國人高度不信任而急需改革的憲政機關?!相信與前述所謂「獨立」機關欠缺監督制衡機制存有內在根本的關聯性所致。在蔡英文政府主政下,司法院與法務部陸續推出許多司法改革上重要的制度性變革,包括:憲法訴訟法、大法庭制度、….等,加上討論爭議已久的司法民主化之制度變革。然而,倘若無法在所謂「獨立性」機關中,在不違反審判獨立之大原則下,適度加入”監督制衡”的機制設計,恐怕再多的司法改革可能都將淪於緣木求魚之譏。



出處:維基百科
作者:Jiang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nterior_in_Constitutional_Court,_Judicial_Yuan_20090706.jpg


四、網站願景及特色
   以政策議題為主軸的專業性網站。
1.兼具政論性、監督性與教育性的綜合性網站。
2.兼具質與量的監督機制設計。深化台灣民主內涵,導引台灣政治文化朝重視政策辯論方向轉型。
3.培養政策顧問之人才。
4.協助型塑專業清新及理性問政的價值品牌


 五、網站內容
   本網站之內容大致呈現如以下欄目規劃之內容:
1.政策內涵:探討五大政策之價值取向及其政策內涵
2.政策與政治運作:分為政策與政治運作及政策與立法動態等兩大面向。前者又分為總體面的政策與政黨主張及個體面的政策與候選人政見等兩部分。
3.政策與立法動態:以立法院黨團為運作主體,透過院會及委員會之運作,以立法委員為立法行為之主要個體。
4.政策評比:經由論壇、專欄、投書,乃至編輯台等方式,多方面呈現該政策之內涵與爭議所在,讓人民在資訊相對較充分的情況下,參與本網站所設計對於政黨、民意
5.代表與候選人之評價排序,以期達到兼具質與量的監督作用。
6.編輯台:含成立宗旨、組織架構、社論、新聞評析、國際經驗比較研究等。
7.專家專欄及筆者投書
 

六、運作模式
  本網站主要探討對象為關注相關政策之產業界及民意代表等兩大族群。以五大政策為主軸,從政策與政治運作及政策與立法動態等兩大面向切入,探討政策之形成背景、運作過程,乃至政策之現況及其後續影響等。
1.採取專家論壇、人物專訪、編輯台、政策評比等方式,呈現該政策目前之內涵與動態。
2.針對該政策當中有關之爭點,於編輯台中提供具有教育性質之政策剖析以及國際性比較經驗之欄位,以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參考。
3.在報導相關政策或立法動態時,會透過管道接觸並報導該領域具有代表性之業者或民意代表,在與之建立關係的同時,也將試圖詢問其是否願意在本網站刊登相關之廣告或行銷其企業或個人形象之廣告內容,除了文字報導外,也會以連結至YOUTUBE等影音方式加以呈現,以期呈現更好的行銷效果,提高社會大眾之觀看意願與曝光機會,並以之收取應有之的廣告利潤,以之作為維持本網站營運之重要經費來源。 


七、合作計畫 : 策略聯盟
本網站主要訴求對政策關心之企業界、民意代表,以及擬參與選舉之候選人。可透過媒體網站之採訪及刊登,代為撰寫新聞稿或者政策文宣方式,尋求與之採取不同形式之合作可能性。另外,亦可尋求與性質類似之新聞網站合作,以互相刊載方式(初期可採廣告或置入性方式)提高本網站之曝光率。
異業合作
接受認同本網站理念並願意支持與贊助本網站的產業或團體做異業結盟或合作的可能性。
 

八、經費來源
主要訴求關心政策的企業界與民意代表,乃至擬參選之候選人,就相關政策議題代擬新聞稿及文宣,協助其宣傳及行銷其政策理念,並歡迎其贊助本網站之營運。
另外本網站接受其他異業間之廣告刊登與行銷推廣,也歡迎認同本網站經營理念之各產業界、民意代表以及各界之贊助或捐款,以支持並提供本網站營運所必要的經費來源。


九、本網站之特色與創新所在
1.差異性:以政策為探討主軸
本網站乃以「政策議題」作為報導及探討之主軸,包括五大政策之內涵、政策與政治運作、政策與立法動態等內容,以期網站內容之呈現更加專業且訴求對象更加明確。此乃不同於其他網路媒體多半以含括新聞及相關評論等方式作綜合性的呈現方式。

2.獨特性:創新性與教育性
本網站就政策議題本身即設定五大議題方向,包括:兩岸政策、憲政體制、經濟政策、社會政策、司法政策等,涵蓋政治、經濟、社會各面向,從行政、立法、司法角度切入剖析,並就指導該政策制定之上層價值概念加以探討及剖析,以期對於問題之剖析更加深入,幫助讀者更能系統性了解該政策制定之前因、後果,以及相關聯的政策主張。
除此之外,本網站會就重要性以及社會大眾所關注的議題另外開闢專欄做政策剖析以及跨國比較研究的分析,或邀請產官學界就不同面向角度切入剖析該政策之可能影響及其見解主張等。以期讓社會大眾對於該重要議題能有深入淺出,周延詳盡之認知與見解,不致流於人云亦云,易被有心人士刻意操弄,或者被所謂「假新聞」影響而產生諸多不良的社會影響。

3.功能性:監督功能、教育功能
透過對於政策之政治運作與立法形成過程,了解相關政策參與者之主張與行動,並藉由專家與民意評比等方式,對於該領域之政策參與者加以排序評比,以達對其「質」的監督功能。
針對相關爭點提供必要之政策剖析與國際經驗比較研究之欄位,以達政策普及及教化民眾之功能及目的,避免人云亦云之盲從現象,也可相當程度避免所謂「假新聞」有可乘之機。

4.本網站之亮點及貢獻
網站除了以政策相關內容作為網站呈現之主軸外,另外對於具有特殊性、重要性,或者社會大眾較關注的議題,會以不同方式加以呈現,例如:舉辦政策論壇、編輯台會以社論、政策內涵剖析、國際經驗比較研究等方式加以呈現,以期社會大眾對於該重大或特殊議題可以有更深入全面之了解,不至淪於人云亦云的盲從現象,並可有效防止有心人士刻意利用「假新聞」方式混淆視聽,造成社會大眾恐慌,乃至當事人因此而受到傷害 (已如前述)。
2020年總統及立委選舉正如火如荼展開中,對於目前檯面上民意調查度極高,但卻缺乏相關總統選舉層級之從政經歷的候選人,本網站可就政策牛肉部分檢驗其對未來的政策規劃、論述能力,及其政策落實之可行性評估等。有助於社會大眾了解該候選人是否為適任合格的可能人選。